脛骨下段骨折保守治療可通過石膏固定、功能鍛煉、疼痛管理、飲食調理、定期復查等方式進行。脛骨下段骨折通常由外傷、骨質疏松、長期負重等因素引起。
1、石膏固定:石膏固定是保守治療的核心措施,通過外固定穩(wěn)定骨折端,促進骨痂形成。石膏固定時間一般為6-8周,期間需避免患肢負重,防止石膏松動或斷裂。
2、功能鍛煉:在石膏固定期間,患者需進行非負重的功能鍛煉,如足趾活動、踝關節(jié)屈伸等,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防止肌肉萎縮。拆除石膏后,逐步進行負重訓練,恢復關節(jié)功能。
3、疼痛管理:骨折初期疼痛較明顯,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片300mg,每日兩次或對乙酰氨基酚片500mg,每6小時一次緩解疼痛。疼痛持續(xù)或加重需及時就醫(yī)。
4、飲食調理:骨折愈合需要充足的營養(yǎng)支持,患者應增加富含鈣、蛋白質、維生素D的食物攝入,如牛奶、雞蛋、魚類、豆制品等。同時避免高鹽、高糖飲食,防止骨質疏松加重。
5、定期復查:保守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X線片,觀察骨折愈合情況。一般建議每2-4周復查一次,根據愈合情況調整治療方案。若發(fā)現骨折移位或愈合不良,需考慮手術治療。
脛骨下段骨折保守治療期間,患者需注意飲食均衡,適當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,促進骨折愈合。同時,避免過早負重,防止骨折移位或愈合不良。在石膏固定期間,可進行非負重的功能鍛煉,如足趾活動、踝關節(jié)屈伸等,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防止肌肉萎縮。拆除石膏后,逐步進行負重訓練,恢復關節(jié)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