膀胱壓測量通常采用尿動力學檢查中的膀胱內壓測定法,正常儲尿期壓力為5-15厘米水柱,排尿期壓力為20-40厘米水柱。膀胱壓異常可能與神經(jīng)源性膀胱、下尿路梗阻等因素有關。
膀胱內壓測定需通過導尿管連接壓力傳感器完成。檢查前患者需排空膀胱,平臥位插入導尿管并灌注生理鹽水,同步記錄膀胱容積與壓力變化。儲尿期壓力超過15厘米水柱提示膀胱順應性降低,常見于間質性膀胱炎或脊髓損傷患者。排尿期壓力低于20厘米水柱可能為逼尿肌收縮無力,超過40厘米水柱則需警惕尿道狹窄或前列腺增生。檢查過程中需監(jiān)測腹壓以排除干擾,同步肌電圖可評估括約肌協(xié)調性。尿流率測定能輔助判斷排尿功能,殘余尿量超過50毫升屬于異常。
日常需保持每日飲水量1500-2000毫升,避免憋尿超過3小時。存在尿頻尿急癥狀時應記錄排尿日記,包括每次排尿時間、尿量及伴隨癥狀。神經(jīng)源性膀胱患者需定時導尿,每4-6小時導尿一次可維持膀胱安全容量。盆底肌訓練有助于改善壓力性尿失禁,每日收縮肛門括約肌30-50次,每次持續(xù)5秒。出現(xiàn)排尿困難或反復尿路感染時應及時復查尿動力學檢查。